被称作“人民的哲学家”的艾思奇,注重思想与时代相结合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、哲学与人民相结合,带头讲人民群众听得懂、听得进的话语,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并培养出一大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。毛泽东称赞他: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。
云南和顺是著名的侨乡,几百年前,和顺人便出国闯荡“走夷方”。艾思奇两次留学日本,喝过“洋墨水”,吃过“洋面包”。1931年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他弃学回国。1932年到上海参加革命工作,从事理性主义哲学的宣传活动。
让理性主义哲学“本土化”、大众化,成为群众手中的锐利武器。24岁那年,艾思奇出版《哲学讲话》,后改名《大众哲学》,影响大批青年投身革命、奔向延安。正如我国社会教育家李公朴所说:“这一本通俗的哲学著作,我敢说可以普遍地做我们全国大众读者的南针,拿它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。”新中国成立前,《大众哲学》出了32版之多,为哲学大众化树立起一个典范。
1937年,艾思奇从上海来到延安,毛泽东在欢迎会上说,革命要靠枪杆子,也要靠笔杆子。把枪杆子和笔杆子结合起来,有文有武,文武结合,革命的事业就能胜利。同年初,毛泽东组织哲学研究会,由艾思奇负责辅导,主要是学习辩证唯物主义。艾思奇起草学习提纲,并由他和另外几位同志分头讲解,然后讨论。毛泽东根据哲学研究会的学习心得,起草了《辩证唯物主义大纲》,供广大干部学习。1938年成立新哲学会,由艾思奇、何思敬负责。艾思奇编写《哲学选辑》,其中包括自己撰写的《研究提纲》。毛泽东对《哲学选辑》批读三遍,认真阅读《研究提纲》,并作了不少批注。1939年,毛泽东组织一个哲学小组,艾思奇等人参加。每周开展一次活动,讨论的主要内容是《实践论》《矛盾论》中的哲学问题,艾思奇是发言最多的一个。
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、时代化、大众化“三化”的积极倡导者和忠实践行者。新中国成立后,艾思奇讲历史哲学、社会发展史,作报告,写文章,都高度重视通俗生动和大众化。1958年,他在《人民日报》上发表《哲学要为实际工作服务》一文,强调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辩证唯物论。同年7月,到天津参观一些工厂时,他坚持给工人和干部讲哲学课。后来,他撰写的《工人和哲学》一文,出版的《破除迷信,大家学哲学》一书,就是根据讲课记录稿整理的。1958年至1959年下放登封县工作期间,他给基层干部学习班讲哲学,并总结工农学哲学的经验,撰写了《学习哲学的群众运动》一文。
几十年如一日,艾思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不懈奋斗。他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建设,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